› 不一樣的一年 › 2010年09月
2010年09月29日
正確評價自己
李太太和其他香客是有一些不同的,她在寺裡待的時間比較長,有時候還會住上一兩天。
我們的客房並不在寺院裡面,而是在寺院外不遠的地方。
有次李太太在佛堂裡看到了戒痴,下午便問智緣師父,寺廟裡那個很可憐的小和尚是誰?
智緣師父很奇怪,不知道為什麼李太太覺得戒痴很可憐呢?
李太太說︰“你看,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。”
其實,並不是寺裡窮得沒有錢給戒痴做衣服,而是戒痴太調皮,在寺裡上上下下地亂跑,有時候,還跑到茅山裡爬樹摘果子,從樹上摔下來很多次,卻執意不改,給他做的新衣服沒有一件不被很快穿破的。寺裡沒有條件給他經常做新衣服,智惠師父看見了就幫他補補,沒有看到,他便穿著破衣服在寺裡亂跑,有的衣服甚至連袖子都少了一只。
這次有施主指了出來,師父便交代戒嗔給戒痴找套新的僧袍穿上。
下午去給戒痴換衣服,交代他以後不要再穿破衣服亂走動,這樣影響不好,進香的施主們會以為我們寺欺負小和尚的。
戒痴張著手,讓我幫他穿衣服,手腳兀自不老實地在新衣服上拉扯。好不容易替他換上新衣,戒痴忽然問我,上午那位可憐的太太是誰?
戒嗔也很奇怪,追問了幾句,才發現戒痴口中的可憐太太居然說的是李太太。
李太太的衣著講究,身上看起來總是金燦燦的,脖子上的項鍊的成色比佛像上的金漆還要貨真價實,我實在看不出戒痴有什麼可以可憐李太太的地方。
戒痴說,你看她雖然衣著華麗,但她的眉頭一直緊鎖著。
有時候,看一件事物的方法確實很奇怪,即使是評價同一件事情,又即使在同一個角度望過去,目光如果落在李太太眉頭上就會覺得她很可憐,如果落在李太太的衣物或金鏈子上,可能反而就覺得自己可憐了。
或許我們對任何事物都不應該盯著它的某一點看。用自己的長處看別人的短處,容易讓你滋生無謂的自大情緒,若看到別人的長處恰恰是自己的短處,或許又會讓自己覺得自卑,惟有看清了所有,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,自大和自卑也不會出現了。
我們的客房並不在寺院裡面,而是在寺院外不遠的地方。
有次李太太在佛堂裡看到了戒痴,下午便問智緣師父,寺廟裡那個很可憐的小和尚是誰?
智緣師父很奇怪,不知道為什麼李太太覺得戒痴很可憐呢?
李太太說︰“你看,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。”
其實,並不是寺裡窮得沒有錢給戒痴做衣服,而是戒痴太調皮,在寺裡上上下下地亂跑,有時候,還跑到茅山裡爬樹摘果子,從樹上摔下來很多次,卻執意不改,給他做的新衣服沒有一件不被很快穿破的。寺裡沒有條件給他經常做新衣服,智惠師父看見了就幫他補補,沒有看到,他便穿著破衣服在寺裡亂跑,有的衣服甚至連袖子都少了一只。
這次有施主指了出來,師父便交代戒嗔給戒痴找套新的僧袍穿上。
下午去給戒痴換衣服,交代他以後不要再穿破衣服亂走動,這樣影響不好,進香的施主們會以為我們寺欺負小和尚的。
戒痴張著手,讓我幫他穿衣服,手腳兀自不老實地在新衣服上拉扯。好不容易替他換上新衣,戒痴忽然問我,上午那位可憐的太太是誰?
戒嗔也很奇怪,追問了幾句,才發現戒痴口中的可憐太太居然說的是李太太。
李太太的衣著講究,身上看起來總是金燦燦的,脖子上的項鍊的成色比佛像上的金漆還要貨真價實,我實在看不出戒痴有什麼可以可憐李太太的地方。
戒痴說,你看她雖然衣著華麗,但她的眉頭一直緊鎖著。
有時候,看一件事物的方法確實很奇怪,即使是評價同一件事情,又即使在同一個角度望過去,目光如果落在李太太眉頭上就會覺得她很可憐,如果落在李太太的衣物或金鏈子上,可能反而就覺得自己可憐了。
或許我們對任何事物都不應該盯著它的某一點看。用自己的長處看別人的短處,容易讓你滋生無謂的自大情緒,若看到別人的長處恰恰是自己的短處,或許又會讓自己覺得自卑,惟有看清了所有,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,自大和自卑也不會出現了。
Posted by spring at
12:54
│Comments(3)
2010年09月09日
最高境界的長相
魯迅先生的相貌長得不一般。這張臉非常不買賬,非常無所謂,非常酷,又非常慈悲,看上去一臉清苦、剛直、坦然,骨子裡卻透著風流與俏皮……可是他拍照片時似乎不做什麼表情,就那麼對著鏡頭,意思是說︰怎么樣?我就是這樣﹗
魯迅的時代,中國的文藝差不多銜接著西方十八、十九世紀。人家西方十八、十九世紀文學史,法蘭西人擺得出司湯達、巴爾扎克的好樣子,英國人擺得出哈蒂、狄更斯的好樣子,德國人擺得出歌德、席勒的好樣子,俄國人擺得出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樣子,20世紀的印度還有個泰戈爾,也是好樣子── 現代中國呢,謝天謝地,總算五四運動鬧過後,留下魯迅先生這張臉擺在世界文豪群像中,不丟我們的臉。
而且魯迅先生非得那麼矮小,那麼瘦弱,穿著長衫,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裡。他要是長得跟蕭伯納一般高碩,跟巴爾扎克那麼壯碩,便是一個致命的錯誤。可他要是也留著於右任、張群那樣的長胡子,或者像吳稚暉、沈鈞儒那樣光的腦袋,古風倒是有古風,畢竟有舊族遺老的氣息,不像他──他長得非常地 “五四”,非常地“中國”,又非常摩登︰“五四”中國相較於大清國,何其摩登,可是你對比當年頂摩登的人物︰胡適之、徐志摩……魯迅先生的模樣既不洋派,也非老派,他長得是正好像魯迅他自己。
我記得20世紀70年代《參考消息》報道聯合國秘書長見周恩來,嘆其風采,說是在你面前,我們西方人還是野蠻人。這話不管是真心還是外交辭令,確是說出一種真實。西洋人因為西洋的強大,固然在模樣上占了便宜,可是真要遇見優異的中國人,那種骨子裡的儒雅凝練,那種“高貴的消極”的氣質,實在是西方人所不及。這也好比中國畫的墨色,可以將西洋的七彩給比下去。你將魯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的模樣擺在一起比比看,真是文氣逼人,然而一點兒不囂張。
有人會說,這是因為歷史已經給了魯迅莫大的地位,他的模樣被印刷媒體引用了七十多年,早已先入為主成為後世公眾的視覺符號。是的,很可能是的,但這形象效應是互為因果的︰時代凝視這形象,因這形象足以換取時代的凝視,這乃是一種大神祕,儼然宿命,而宿命刻印在模樣上──托爾斯泰那把大胡須,是應該寫寫《戰爭與和平》;魯迅那把小胡子,是應該寫寫《阿Q正傳》;當托爾斯泰借耶穌的話對沙皇說︰“你悔改吧﹗”這句話與托爾斯泰的模樣很般配;當魯迅隨口給西洋文人看相,說是“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副苦相、尼采一副凶相”,這些話,與魯迅的模樣也很般配──大家要知道,托爾斯泰和魯迅這樣的說法,驕傲得很呢﹗他們都曉得自己偉大,曉得自己長得有樣子。那年蕭伯納在上海見魯迅,即稱揚他好樣子,據說老先生應聲答道︰早年的樣子還要好。這不是魯迅會講話,是他看得起蕭伯納,也看得起他自己。
在最高意義上,一個人的相貌,便是他的人。
魯迅的時代,中國的文藝差不多銜接著西方十八、十九世紀。人家西方十八、十九世紀文學史,法蘭西人擺得出司湯達、巴爾扎克的好樣子,英國人擺得出哈蒂、狄更斯的好樣子,德國人擺得出歌德、席勒的好樣子,俄國人擺得出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樣子,20世紀的印度還有個泰戈爾,也是好樣子── 現代中國呢,謝天謝地,總算五四運動鬧過後,留下魯迅先生這張臉擺在世界文豪群像中,不丟我們的臉。
而且魯迅先生非得那麼矮小,那麼瘦弱,穿著長衫,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站在那裡。他要是長得跟蕭伯納一般高碩,跟巴爾扎克那麼壯碩,便是一個致命的錯誤。可他要是也留著於右任、張群那樣的長胡子,或者像吳稚暉、沈鈞儒那樣光的腦袋,古風倒是有古風,畢竟有舊族遺老的氣息,不像他──他長得非常地 “五四”,非常地“中國”,又非常摩登︰“五四”中國相較於大清國,何其摩登,可是你對比當年頂摩登的人物︰胡適之、徐志摩……魯迅先生的模樣既不洋派,也非老派,他長得是正好像魯迅他自己。
我記得20世紀70年代《參考消息》報道聯合國秘書長見周恩來,嘆其風采,說是在你面前,我們西方人還是野蠻人。這話不管是真心還是外交辭令,確是說出一種真實。西洋人因為西洋的強大,固然在模樣上占了便宜,可是真要遇見優異的中國人,那種骨子裡的儒雅凝練,那種“高貴的消極”的氣質,實在是西方人所不及。這也好比中國畫的墨色,可以將西洋的七彩給比下去。你將魯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的模樣擺在一起比比看,真是文氣逼人,然而一點兒不囂張。
有人會說,這是因為歷史已經給了魯迅莫大的地位,他的模樣被印刷媒體引用了七十多年,早已先入為主成為後世公眾的視覺符號。是的,很可能是的,但這形象效應是互為因果的︰時代凝視這形象,因這形象足以換取時代的凝視,這乃是一種大神祕,儼然宿命,而宿命刻印在模樣上──托爾斯泰那把大胡須,是應該寫寫《戰爭與和平》;魯迅那把小胡子,是應該寫寫《阿Q正傳》;當托爾斯泰借耶穌的話對沙皇說︰“你悔改吧﹗”這句話與托爾斯泰的模樣很般配;當魯迅隨口給西洋文人看相,說是“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副苦相、尼采一副凶相”,這些話,與魯迅的模樣也很般配──大家要知道,托爾斯泰和魯迅這樣的說法,驕傲得很呢﹗他們都曉得自己偉大,曉得自己長得有樣子。那年蕭伯納在上海見魯迅,即稱揚他好樣子,據說老先生應聲答道︰早年的樣子還要好。這不是魯迅會講話,是他看得起蕭伯納,也看得起他自己。
在最高意義上,一個人的相貌,便是他的人。
Posted by spring at
16:45
│Comments(0)